您现在的位置是: > 生活百科生活百科
拆迁安置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admin 2025-08-22 18:05:47 生活百科 已有人查阅
导读拆迁安置协议是拆迁过程中明确拆迁方与被拆迁方权利义务的核心文件,承载着被拆迁人对补偿安置的期待。这份协议是否具备法律效力,直接影响着双方权益能否得到法律保障,也关系到拆迁过程的合法性与公正性,值得深入探究。
拆迁安置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只要其符合法定形式要件且内容合法,双方需按约定履行义务,违约方可依法追责。
拆迁安置协议的法律效力依据:
1、民事合同性质:拆迁安置协议是征收方与被征收人自愿协商达成的民事合同,受《民法典》约束。其效力核心在于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2、法定约束力:协议一旦签订,双方均需履行约定义务(如支付补偿款、交付安置房或腾退房屋)。任何一方违约,另一方可通过诉讼主张权利。
拆迁安置协议不履行如何起诉
拆迁安置协议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按以下步骤起诉:
第一步,收集证据。包括拆迁安置协议文本,证明双方存在合同关系;己方按协议履行义务的证据,如搬迁证明、交付旧房证明等;对方不履行义务的证据,像未按时交付安置房、未支付补偿款的相关记录。
第二步,确定管辖法院。一般由房屋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遵循不动产纠纷专属管辖原则。
第三步,撰写起诉状。明确原被告信息,包括姓名、性别、住址、联系方式等;清晰阐述诉讼请求,如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协议交付安置房、支付补偿款及违约金等;详细说明事实与理由,讲述协议签订情况、己方履行情况和对方违约事实。
第四步,向法院提交起诉材料。除起诉状外,还需提交收集的证据材料,并按被告人数提供副本。法院会对材料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予以受理,同时原告需缴纳诉讼费用。
第五步,参加庭审。按照法院通知的时间和地点参加庭审,在法庭上陈述事实、出示证据,进行辩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本文标签:
很赞哦! ()
上一篇:楼房拆迁补偿面积比例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