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精选知识精选知识

《秋词》的赏析

admin 2024-09-14 10:56:33 精选知识 已有人查阅

导读【#《秋词》的赏析#】1、《秋词》的赏析如下:2、“自古逢秋悲寂寥”,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

【#《秋词》的赏析#】

1、《秋词》的赏析如下:

2、“自古逢秋悲寂寥”,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

3、刘禹锡《秋词》

4、自古逢秋悲寂寥,

5、我言秋日胜春潮.

6、晴空一鹤排云上,

7、便引诗情到碧霄.

8、译文:

9、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10、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11、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

12、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13、赏析:

14、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15、然而刘禹锡的《秋词...

16、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首句,从自古诗家词人逢秋而悲落笔,道出了诗人们对秋天的悲凉心绪,倾诉悲凉寂寞之感。一个“悲”字写尽历代诗人逢秋之心境,为下文诗人写出与众不同之笔尽其所能。 第二句,诗人直率坦言,喻“秋日似春朝”,一个“春”字点出富有朝气,充满生机与活页纸力,恰与前句的“寂寥”形成鲜明比照,一下子放射出诗人乐观向上的心态,不因秋景之衰而气竭,...

17、《秋词》二首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作品信息名称:秋词[1] 年代:中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七言绝句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秋词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⑴, 我言秋日胜春朝⑵。 晴空一鹤排云上⑶, 便引诗情到碧霄⑷。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⑸。[2]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⑴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逢:遇到。寂寥:空旷无声,这里指景象凄凉。 ⑵春朝:初春。这里可译作春天 ⑶排:推开。 ⑷碧霄:蓝蓝的天空。 ⑸嗾(sǒu):教唆,指使。 【译文】 其一: 自古以来的人们都说秋天是悲凉的,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仙鹤凌云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其二: 秋天来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 树叶由绿转为矫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 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 才不会像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秋词》的赏析#】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标签: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