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精选知识精选知识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admin 2024-12-09 15:47:52 精选知识 已有人查阅
导读产业兴,农民富。
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课题。但是,当前乡村产业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是:链条较短、附加值低,农业多功能挖掘不足;农产品品牌、品质不够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不够高;土地、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要素支撑还不够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户的示范带动不够,利益联结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乡村振兴要长久惠及百姓,必须持续发力产业振兴这个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不断拓宽乡村产业发展道路。
生产与市场两手抓、两手硬。推动农业工作者从“以产待销”向“以销促产”转变,实现生产与市场双轮驱动。建立农产品数据库,组建销区采购商和培养产区经纪人队伍,实现品牌打造、销量提升、农民致富等产业发展目标。同时联动各方力量,打造社会化扶农助农机制,破解一些地方存在的“增产不增收”的悖论,让广袤农村地区的优势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以农业农村为基础和依托,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拓展农业农村多种功能,形成主导产业特色鲜明、业态丰富、联农带农的发展模式。要以种养循环为重点加强农业内部融合,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加强农业产业链延伸,以休闲观光康养体验为重点加强农业农村功能拓展,以线上线下结合为重点加强农村商贸物流,以县域内一二三产业高效分工布局为特点加强产城(镇)融合,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助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作用,以提供就业岗位、签订种养协议、帮助销售农产品等形式进行精准帮扶,打造共享利益链。采取“公司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经营模式,引导农户以土地为资本纽带,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将产业向农村纵深延伸,让乡村振兴发展的红利更多惠及农村群众。
在什地镇绵河村9组蔬菜加工厂中,村民们剥笋、打包、装车的身影随处可见,忙得不亦乐乎。近年来,什地镇秉持着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始终坚持以增加群众收入为核心,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突破口,通过“公司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经营模式,充分利用当地企业产销一体优势、种植优势、劳动力充足优势,不断因地制宜持续发展壮大蔬菜种植产业,今年,菜苔、豌豆尖、小青菜种植面积达500亩,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业300余人,实现了既让“田间丰收”,也让“钱袋子”丰收,真正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我们在基地里面打工,每天有近百元的收入,除开过年时间,每年能干近360天活,每天给我们现结工资,年底给我们结算当年土地流转的收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真的太好了!”绵河村村民说道。
同时,需要做好做实“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支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探索数字经济、大数据产业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形成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动能。精准引进一批产业链头部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做好“土特产”文章,致力让农业更有奔头、农村更有看头、农民更有盼头。
(绵竹市什地镇人民政府绵河村 张春涵)
本文标签: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