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币圈百科币圈百科
警惕Binance探探诈骗,当加密货币平台遇上社交软件,骗局如何层层设套?
admin 2025-11-11 10:47:51 币圈百科 已有人查阅
导读
近年来,随着加密货币的普及和社交软件的深度渗透,一种新型诈骗手段悄然兴起——“Binance探探”诈骗,诈骗分子以“Binance(币安)”平台为幌子,结合“探探”等社交软件的交友场景,通过精心设计的剧本,诱骗受害者投资、转账,最终导致财产严重损失,这类骗局融合了情感操控、虚假投资和技术伪造,隐蔽性强、迷惑性大,已成为当前网络诈骗的高发类型之一。

骗局开场:“探探”上的“完美恋人”,实为诈骗“猎手”
骗局通常始于社交软件的“精准匹配”,受害者添加诈骗分子为好友后,对方会迅速以“高富帅”“白富美”的形象示人,朋友圈精心营造的生活点滴(如豪车、旅行、投资盈利截图)极易让人产生信任,在建立初步好感后,诈骗分子会主动提及自己在“Binance”等加密货币平台的“投资经历”,声称“有内部消息”“稳赚不赔”,并分享虚假的盈利截图,诱导受害者“一起赚钱”。
有受害者反映,对方以“币安高级投资经理”身份自称,称掌握“漏洞交易”或“新币发行内幕”,只需跟随操作,短期内即可获得50%以上的高额回报,为打消受害者顾虑,诈骗分子甚至会提供伪造的“平台链接”或“客服账号”,让受害者误以为是在正规Binance平台交易。
核心套路:伪造平台、操控后台,让你“看着赚钱实则血本无归”
一旦受害者心动,诈骗分子会以“平台门槛高”“需要代操作”等理由,诱导其下载虚假的“Binance APP”或登录钓鱼网站,这些平台页面与Binance官网高度相似,甚至能模拟实时行情,但后台数据完全由诈骗分子操控。

具体操作中,诈骗分子会让受害者先投入小额资金(如100-1000元),并快速显示“盈利”到账,诱骗其追加投资,当受害者投入大额资金后,诈骗分子会以“系统维护”“账户异常”“需缴纳解冻金”等借口,拒绝提现,并不断要求转账“补仓”,受害者若意识到被骗,对方早已将其拉黑或失联。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诈骗分子还会冒充“Binance官方客服”,以“账户异常”“涉嫌洗钱”等话术恐吓受害者,要求其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进一步实施二次诈骗。
真实案例:从“网恋”到“倾家荡产”,仅用了10天
今年5月,深圳市民王女士(化名)在探探上结识了一名自称“从事区块链投资的男子”,对方热情体贴,一周后便以“带他赚钱”为由,诱导其下载了一个“山寨Binance APP”,王女士初期投入2万元,平台显示账户盈利至3.5万元,她尝试提现时却被提示“需缴纳5万元保证金”,为拿回本金,她陆续向对方转账10万元,最终发现APP无法登录,对方也失联,共计损失12万元。

类似案例屡见不鲜:据公安部数据,2023年以来,全国涉及“虚假投资 社交软件”的诈骗案件同比上升23%,Binance”等知名加密货币平台被冒用频率最高,受害者多为年轻网民,因缺乏投资经验和防骗意识,极易陷入陷阱。
防骗指南:三招识破“Binance探探”骗局
-
认准官方渠道,拒绝“非正规链接”
Binance平台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APP或个人提供“代客理财”“漏洞交易”服务,所有操作需通过官网(www.binance.com)或官方APP进行,遇到陌生人发送的“投资链接”“平台下载地址”,一律视为诈骗。 -
警惕“高收益”承诺,投资需理性
任何宣称“稳赚不赔”“日赚斗金”的投资项目都是骗局,加密货币市场波动极大,所谓“内部消息”“漏洞操作”实为诈骗分子操控的幌子,切勿因贪小利而失大钱。 -
保护个人信息,拒绝“转账解冻”
无论对方以何种理由要求转账(如“保证金”“解冻金”“安全账户”),均需高度警惕,正规平台不会通过私人账户或社交软件要求用户转账,若遇威胁恐吓,立即保存证据并报警。
警方提醒:遭遇诈骗,立即止损并报警
若不幸陷入“Binance探探”骗局,应第一时间停止转账,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平台截图等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拨打110或前往就近派出所),可向国家反诈中心APP、Binance官方客服举报,协助追踪诈骗线索。
网络交友需谨慎,投资理财要理性,面对“高收益 情感牌”的双重诱惑,唯有保持清醒头脑,守住“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的底线,才能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天上不会掉馅饼,网恋“对象”突然带你“投资赚钱”,十有八九是陷阱!
本文标签:
很赞哦! ()

